云南多地发生野生菌中毒事件!千万记住了,这些野生菌不能食用……

进入雨季,便迎来了野生菌的生长和产出旺季,云南人又陷入了一年一度的吃菌好时节。野生菌虽美味,却也“暗藏杀机”,每年这个时候,更是成为了误采误食野生菌中毒事件的高发期,食用野生菌中毒的案例就多了起来。

1000

随着野生菌的大量产出,最近云南人吃菌中毒案例也是频频上了热搜。今日,云南省疾控中心再次发布重要公告,目前已发生多起农村居民自采食用野生菌中毒和死亡事件,提醒广大群众不随意采摘、购买、食用不熟悉、难以辨别的野生菌。近年来云南每年均发生多起因误食火炭菌中毒及死亡的事件,中毒病死率可达70%以上。

1000-1

这不,近段时间昆明、玉溪、曲靖等地就相继出现了中毒事件,大爷大妈轮番上演大型迷惑现场。

近日,昆明一大妈吃菌中毒送往医院,后在病床上一直称:“有老鼠,抓老鼠!”

6月18日,曲靖一男子吃了路边买来的野生菌后,发生昏迷睡在街上。“别烦我,我们3个人在打游戏……”“我要去打架去……”该男子语无伦次,一直说着胡话,民警根本无法问出有效信息……

6月27日,玉溪,一女子打针偶遇吃菌中毒在医院治疗的大爷,女子问大爷能瞧见什么东西,大爷躺在病床上指着天花板说:“你看这里有点水,这里还下着点小雪”。

1000-2

为了有效遏制类似的野生食用菌中毒事件发生,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雨季来临、我市野生菌还未全面上市之前,丽江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对中毒防控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做到食物中毒事件早防范、早预警。

1000-3

“为做好野生菌等食物中毒事件的防范工作,我们做了多个方面工作。一是压实责任,促进监管,通过召集联席会议、开展督查检查、定期通报等方式,督促各县(区)、食安委各成员单位严格落实属地责任、行业监管‘三个必须’责任以及市场开办方的主体责任,做到中毒防控工作严管控、不松劲,对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进行了科学的预判;二是加大了宣传引导力度,通过发布野生菌食用中毒预警公告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野生菌食物中毒工作。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单位,特别是对学校和集中供餐点,进行了安排部署,提高了市民的知晓率,做到了有的放矢等。”丽江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杨正东介绍。

1000-4

在丽江某家餐馆里 ,记者看到墙上粘贴的野生菌中毒防控宣传,要求预防野生菌中毒,餐饮经营主体应做到“三个要”,除此之外,单位机构大厅里摆放的健康教育宣传栏也明显的呈现了预防野生食用菌中毒的基本常识。

1000-5

不少网友表示,吃菌中毒出现幻觉事小,危害性命事大,一定要警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野生菌中毒,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呢。

食用野生菌注意要点

一、广大群众不要随意采摘、出售、购买食用自己不熟悉的野生菌,尤其是颜色鲜艳、霉变或幼小难辨识的野生菌。

二、烹调加工野生菌时,不要凉拌食用,不要多品种混合加工,加工时要炒熟煮透后再食用。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所含某些成分会与酒中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从而引发中毒,所以食用野生菌时不要饮酒。

三、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单位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区供餐单位、养老机构食堂、医院食堂、农村集体聚餐和会议集体用餐等群体性聚餐,严禁加工野生菌类,防止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四、餐饮经营单位要严格把好食用野生菌采购关,建立和掌握野生菌中毒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严格执行先用沸水煮漂等安全的烹调加工方法,并留样备查,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

1000-6

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张建兰提醒,食用野生菌后中毒患者,多数会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中毒反应胃肠道症状。而中毒的人在医生救治之前,为了争取时间救治和缓解毒情,应采取一些急救措施缓解毒情。

“吃了有毒菌类后,有一个潜伏期,一般是四到六小时,随后会出现最常见的胃肠炎症状,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的情况,症状重一点可能很快会体现出来神经精神症状。如食用野生菌出现了胃肠炎症状,我建议在第一时间可以喝大量的淡盐水进行催吐,尽量把吃进去的吐出来,同时到医院及时就诊,但是要避免对已昏迷的患者灌水,防止窒息。如果觉得症状重,不能进行以上操作的,立即拨打120。野生菌有非常多是不可食用的,比如说毒蘑菇里面的亚稀褶红菇,又称为火炭菌,毒性非常强,如果误食了这个,会引起肝脏功能的损害,多脏器的损害,中毒后不及时就医,抢救成功的几率是很低的。还有吃杂菌,多种菌子混在一起食用,中毒的几率会变高。”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张建兰说。

1000-7

以下这些野生菌不能食用

千万记住了

1000-8

生命诚可贵,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大家可不要“以身试毒”!一旦误食中毒,应及时就医,更不应该去听信所谓的“民间偏方”与“民间经验”去分辨毒菌,很多方法并没有科学依据,最重要的就是不采摘、购买、烹饪,不熟悉的野生菌。